香港《南華早報》7月6日文章,原題:中國建筑(5.480, 0.00, 0.00%)企業使用人工智能(AI)監測工人安全狀況,但也能發現“游手好閑的人”
人工智能正被用于監測中國各地建筑工地上工人的行為。中國科學院上月在其網站上發布的一份報告稱,通過人工智能與攝像視頻監控終端設備相結合,該技術不僅能發現工人是在干活還是在“閑逛”,還能區別工人不同類型的活動,如抽煙或使用智能手機。
該技術還能在識別出事故或安全風險時發出警報,比如工人忘戴安全帽或進入限制區域,還能追蹤參與斗毆等禁止活動的人員。利用人臉識別技術等“生物識別”方法,該系統能對工地上的任何一名員工的行為進行精準監察。
行業軟件巨頭Trimble去年發布的報告稱,由于工作環境的復雜性和全球范圍內業務增長緩慢,建筑業應用人工智能的速度一直很慢。
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建筑業勞動力,加拿大科學家瓦茨拉夫·斯米爾估計,中國在3年內使用的水泥就已超過美國一個世紀的用量。大多數中國建筑項目的工期都很緊,事故屢見不鮮。
廣州某房地產建筑承包商表示,上述技術將有助于減輕安全監察人員的負擔。“許多工人在工地上磨洋工。一些人在開挖掘機時玩手機,”該承包商說,“人總是會麻痹大意,在工作時犯錯誤,但是機器不會,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發生。”(作者Stephen Chen,王會聰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