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報記者/茹陽陽/吳可仲/北京報道
進入6月份以來,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高能環境”,603588.SH)已經接連發布5份中標公告,涉及北京順義、湖南桃源縣、山東青島、新疆伊寧等地的多個環保項目。
這只是高能環境擴張的一個縮影。自2014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,高能環境接連進行并購擴張,將10余家公司股權收入囊中。
與此相伴,高能環境投資活動現金流大幅流出,負債規模一度突破80億元。同時并購還為其帶來了大額的商譽,且2018、2019年皆因并購企業未能完成業績承諾,而計提商譽減值逾5500萬元。目前公司賬面上尚有5.48億元商譽,占公司凈資產的16%。
高能環境證券部人士向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表示:“公司近年做了較多并購,標的也多是危廢處理方面的企業。危廢相關的牌照不容易拿到,如果完全由自身去建設、拿牌照,時間成本會較高,審批周期也會比較久。”
該人士稱,上述5500萬元的商譽減值是累計的減值金額,高能環境2019年的商譽減值只有貴州宏達(2264萬元)和濮陽遠大(45萬元)這兩項。
上市后開啟“買買買”模式
近年來,高能環境一直處于快速擴張期。
在上述高能環境所中標的項目中,從環境修復、垃圾焚燒發電到生活垃圾填埋,涉及固廢行業的多個細分領域。高能環境方面表示,中標項目預計未來將“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”。
除了在各地拿項目之外,高能環境亦頻頻通過股權并購進行擴張。
2014年上市以來,高能環境通過一系列并購做大公司業務版圖,先后取得深圳市鑫卓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、杭州新德環??萍加邢薰?、山東揚子化工有限公司、貴州宏達環??萍加邢薰荆ㄒ韵潞喎Q“貴州宏達”)等10余家公司的股權。
近期高能環境計劃再次通過并購,將兩家危廢處理企業收入囊中。
2020年1月,高能環境公告稱,公司擬分別向柯朋、宋建強和譚承鋒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。購買資產包括柯朋持有的陽新鵬富礦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陽新鵬富”)40%的股權、宋建強持有的靖遠宏達礦業(10.900, -0.87, -7.39%)有限責任公司(以下簡稱“靖遠宏達”)30.01%的股權、譚承鋒持有的靖遠宏達19.01%的股權。該交易對價合計4.67億元,交易完成后,陽新鵬富及靖遠宏達將成為高能環境的全資子公司。
為推進此次并購順利進行,高能環境在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的同時,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,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1.7億元。6月初,高能環境公告稱,相關計劃已獲證監會核準批復。
高能環境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:“公司近年做了比較多的并購,并購標的也多是危廢處理方面的企業。危廢相關的牌照不容易拿到,公司如果完全由自身去建設、拿牌照,時間成本會較高,審批周期也會比較久。所以上市公司如果要拓展危廢市場,并購是相對比較快的選擇。”
從財務指標上來看,高能環境營收從2014年上市之初的7億元,快速增長至2019年的突破50億元,在2016~2018年間營收增長率保持在50%上下;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2014年的1億元,翻了近4倍至2019年的逾4億元。
同時,高能環境投資活動現金流也與其加速的擴張相匹配。2014年,高能環境投資活動現金流出約為1.5億元,2015~2017年間擴大至4億~8億元的水平,2018和2019年流出分別約為14億元和17億元,2020年僅第一季度就已達5億元。
標的未完成業績承諾
其實,高能環境最早脫胎于中科院。
據高能環境招股書顯示,其前身為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高能墊襯工程處,是由中科院高能所投資組建,主營高低密度聚乙烯墊襯防水、防腐、工程專項施工等業務。后于2001年和2009年,分別改制為有限公司和變更為股份公司。期間,李衛國(高能環境實控人)于2007年通過股權受讓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。
高能環境證券部人士表示:“公司最早是中科院下屬企業,不過那是比較久遠的事了。目前公司和中科院在股權上已經沒有關系了,李總(李衛國)目前是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控人。”
2014年底,高能環境登錄資本市場,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4040萬股,發行價18.23元/股,共計募集資金7.36億元。
上市之后,高能環境開啟的上述并購擴張之路,同時也推高了公司債務。
Wind數據顯示,2014年高能環境負債合計約12億元,至2020年一季度這一數字已經突破80億元,債務增速高于同期業績增速;期間,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,也由40%攀升至65%以上。
雖然,高能環境于2019年分兩次發行共計12億元的綠色債券,優化公司資本結構,使短期借款占負債比重有所下降。不過相關債務卻拉升了利息費用,2019年高能環境實現扣非凈利潤近4億元,而當年利息費用近1.5億元,較2018年的0.9億元大幅增加。
此外,多次并購帶來的另一個隱患則是不斷累積的商譽。高能環境2019年年報顯示,當期其計提商譽減值5567萬元,商譽賬面原值為6.03億元,計提后賬面價值為5.48億元,占公司凈資產16%。
高能環境所計提的5567萬元商譽減值,其實幾乎都來自于公司之前并購的貴州宏達。2018、2019年,貴州宏達都未能完成業績承諾,分別計提約3258萬元和2264萬元商譽減值。
上述證券部人士稱:“公司2019年的商譽減值只有貴州宏達(2264萬元)和濮陽遠大(45萬元)這兩項。公司2019年5500萬元的商譽減值是累計的減值(金額),除2019年的商譽減值外,還包括2018年貴州宏達3000多萬元的商譽減值,累計為5500萬元。”
對于公司賬面上趴著的5.48億元商譽未來計提風險,該證券部人士表示:“商譽減值是否會計提,取決于標的企業的盈利情況能否達到既定的目標。”
橫跨多個細分領域擴張
經過多年的擴張,目前高能環境業務跨多個環保細分領域。
從2019年高能環境50.75億元的營收構成來看,環境修復業務(16.42億元)、生活垃圾處理(16.37億元)和危廢處置在內的其他業務(17.96億元)各占1/3左右。其中又以生活垃圾處理業務增長最為迅猛,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逾70%。
上述證券部人士表示:“我們三個大的板塊,比重大體各占1/3左右。其中生活垃圾部分不僅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,還包括生活垃圾填埋的業務。”
該人士稱:“公司之前做的是填埋場的防滲業務,后來對垃圾焚燒發電跟蹤過一段時間。公司在2014年開始做第一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,該項目位于江蘇泗洪縣。2019年末時,我們在手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有11個。除了泗洪已經投運的項目,還有一個屬于托管運營的焚燒項目——位于北京的順義垃圾處理中心。”
高能環境進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較晚,但近年來,其在該業務快速布局。2019年底在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11個,處理規模達到9100噸/日。
分產品來看,高能環境營收由工程承包(39.88億元)和運營服務(10.87億元)兩部分構成,其中工程承包貢獻的營收占比在七成以上。
上述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解釋道:“工程承包其實是一種經營的模式,業務收入主要來自于環境修復工程、市政工程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的工程三部分。其中,環境修復主要涉及一些EPC工程;市政工程包括垃圾填埋場的防滲業務等;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前期如果是公司自己做總包,會有相關的建設工程,也會計入工程方面的收入。”
在上述業務之外,高能環境還對一家環衛企業進行了股權投資。
2015年末,高能環境通過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鑫卓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,間接持有玉禾田(128.910,-3.89, -2.93%)(300815.SZ)2000萬股股份,占其發行前總股本的19.27%。近期玉禾田已成功于深交所上市。
此外,值得一提的是,2020年1月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,高能環境還參與了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防滲工程建設,承接了火神山醫院的醫廢處置和廢水處理業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