盤和林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、教授
近期A股有所回暖,非法薦股活動再次橫行,騙人手段花樣百出。
有的個別股票以“大V”配合出貨,有的以“投資者教育”為名吸引學員,免費薦股的電話、直播、股票微信群又活躍起來。
非法薦股就是利用個別投資者偏愛內幕消息、喜歡跟莊操作賺懶錢心態,讓其購買相關服務,例如講解股票知識、分析預測行情、傳授炒股技術、推薦股票及指導買賣點等。
當投資者“入坑”并限時、現價、全倉跟隨買入時,會發現所買股票一瀉千里,詐騙方壓根不保證投資者盈虧。
非法薦股騙人手段花樣百出,部分上市公司也被迫出來澄清,為投資者、上市公司和資本市場帶來巨大風險。
事實上,不論是分析、預測行情,還是指導買賣點、推薦股票,都屬于證券投資咨詢活動。根據相關規定,從事此類活動需要相關部門許可。但現實情況是個人或團體打著薦股名號,以收取服務費或者會員費方式進行詐騙,講的是投資教育的話,干的是詐騙的行當。
被騙的投資者個人利益受損,成為股市“羔羊”任人宰割,不僅得不到承諾的分紅,甚至連本金也很難拿回。
這些個體散戶短期內的全額買進、賣出的過山車式操作,也會導致公司股價忽高忽低,影響市場、投資者對公司的判斷,還會影響公司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。
就資本市場而言,這種行為不僅擾亂秩序,不利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,還會導致資本錯配,使部分有潛力的公司減少甚至是獲取不到資源,資本效率降低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,不少非法薦股行為開始“數字化”,如采用微信公眾號、QQ、博客等互聯網平臺進行所謂的投資教育,使得其違法行為隱匿性增強,更有違法機構“打一槍換一個地方”,讓監管更加困難。
近年來,電信網絡詐騙花樣層出不窮,手段不斷成熟、套路增多。很多非法薦股已成為電信網絡詐騙大軍的成員。
因此,對投資者的提醒是,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利益規則是高風險對應高收益。對非法薦股行為的警告是,互聯網并非法外之地,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,需要每個人以身作則。
那么,應如何防范非法薦股帶來的風險和危害?首先,監管部門應保持高壓的監管態勢,建立并完善非法薦股監管機制,例如QQ、微信、貼吧等平臺,聯合網信部門和證券、公安等相關部門全方位監管,加大處罰力度。
其次,對個人而言,需要擦亮雙眼,通過正規的渠道學習股票知識,購買股票通過咨詢正規的證券機構,以維護自身的利益。
就公司而言,需要建立好預警機制,增強自身抗風險的能力,同時輔助監管部門打擊監管非法的股票推薦行為,幫助資本市場建立合法的、有規則感的、公開透明的環境,以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。